很適合冬天做這種點心,慢慢來也不要緊,因為天氣冷,奶油不易融化,過程簡單得多。
司康的作法很簡單,不需要技巧,小型烤箱也能成功。此配方無蛋,我刻意加重奶香味,甜味也很輕微,吃起來一樣很好吃。而且它比正統司康還薄,因此可以烤的比較酥脆,就另有不同的感受了!
很適合冬天做這種點心,慢慢來也不要緊,因為天氣冷,奶油不易融化,過程簡單得多。
司康的作法很簡單,不需要技巧,小型烤箱也能成功。此配方無蛋,我刻意加重奶香味,甜味也很輕微,吃起來一樣很好吃。而且它比正統司康還薄,因此可以烤的比較酥脆,就另有不同的感受了!
最近有沒有發現都是「豆腐宴」?其實是因為婆婆最近迷上一攤板豆腐店家,號稱傳統作法,於是每週都會幫我買一份新鮮板豆腐。不想做大菜時,就切小塊冰進冷凍庫,做成凍豆腐,將來煮湯或做火鍋都好用。但是有時候一轉眼,呀啊啊~不得了,保鮮盒都拿去冰凍豆腐了,也不能一直發懶都做凍豆腐。可是又比較少做中菜,豆腐太多也有點發愁~
聽說這道小點已經很久了,但是沒吃過就沒有興趣,一直到最近吃喜酒到大餐廳去,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餐前小菜:醃小番茄。乍吃時不太習慣,說不出有多好吃,不過一會兒之後就會覺得還想再來一個,是很順手的水果小零食。於是我端詳了半天,拍了張照片,想記住它的特色。
天冷繼續重口味中式菜。這是很家常的麻婆豆腐,其實自己每一次做都有點不同,各家因著喜歡的香辣鹹度的差異,口味更是不同了,所以實在也沒一個標準,我自己在餐廳吃,每一家也各有特色,其實都不會難吃,倒是找出自家最喜歡的比例,才是目標。下面介紹一罐蔥味調味醬,可以在做這道菜時有更多的方便和驚艷度喔!
想起上一次吃這麵是在餐廳裡,是唯一一道我能吃的素餐點,一份單點還要280元!雖然很好吃,但實在也很想流眼淚~心理就打定主意等天冷之後自己來做。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好市多買了一大盒蘑菇,奇怪了,好市多的蘑菇密度特別高耶?一顆好重喔!(我故意不挑選太大顆的)而且沒有漂白,所以很容易發黑,不趕快吃看起來就爛巴巴的。
在早晨的自然陽光下,還是失焦了。然後巧克力粉懶得用篩子篩上去,果然散的很不均勻。拍了一連串下來,白色的食物好難拍,和黑色一樣,相機老是抓不到它的自然乳白色調,於是拍的不是太白就是太黃,這自然光下的顏色比較接近實體,卻又失焦了。
這是一道小點心,是想把剩的馬士卡彭起司用完的第2波,算是亂亂做,吃起來不差,但是有不少小地方下次可以再改進,會更加驚豔。
天涼了。很奇怪就是想吃這種香味濃厚的菜。這是身體迎合環境變化所做的自然調節嗎?
上次馬士卡彭起司沒有全部用完,所以之後分成3份,試做了很簡單的小點心,這是其一,之後會慢慢po出來。這個作法很簡單,要是沒有馬士卡彭起司當然也沒有關係,不但無腦就可以完成,而且還亂好吃一把的,可以拿出來騙客人,哈哈哈~
相信接觸過印度菜的人,一定知道他們的這道菜非常的經典,可是我完全不知道dhal中文翻譯成什麼?「豆泥糊」譯字看起來不是很美味,可能會影響大家吃的慾望。這道菜作法簡單,營養豐富,而且味美又有飽足感。因為最近瘋印度咖哩,所以很愛在一個英文部落格中閒逛,就是先前我介紹過的 The curry guy。這道菜色,就是仿作此部落格中的推薦菜。好吃耶!
天氣只不過才涼那麼一下下,冬天專用的起司蛋糕就冒出來了。嗚嗚~不過,我只吃了非常非常小的一片,其他都進了客人的肚子裡,所以感覺很欣慰。我只要嘗到一點點就滿足了,其他的熱量就給別人,大家還都很高興,真是一箭雙鵰啊~(最近小孩的成語造句功課,就有這一句)
吃五辛植物素的人真的很方便,完全不需要放棄台式傳統的油蔥風味,所以擔擔麵或是切仔麵這類傳統口味,還是列入必食菜單中,沒有豬肉豬油?沒差~~~~話說吃素前的我本來就不愛豬肉味,所以到處賣得搶搶滾的各種魯肉飯,吃了都沒啥感覺,水餃小籠包鍋貼~嗯,也沒有特別喜歡。當時呆,也沒去想為什麼不特別喜歡這些小吃?到現在都吃素快20年了才整個大連貫:原來都是豬肉的問題。 結果呢,現在用大豆製成的素肉燥來做成台式油蔥風味素魯肉飯,呀~!果然對胃了!真是好吃的油蔥香啊!結果又成了愛吃素魯肉飯的台灣人了。
最近有一則新聞,報導一位吃素的婦女因為大量食用蔬菜而導致亞硝酸鹽中毒,因此這個事件便引起一般大眾的注意。我搜尋了這個報導的不同報社版本,都有很奇怪的語氣,標題意思就是「吃素者食用蔬菜導致中毒發生」,先針對推理邏輯來批評一下。
第一,這種中毒事件和吃不吃素無關,只不過新聞中的婦女因為吃素而有很多機會吃較多的蔬菜,不代表吃葷的人就不吃很多蔬菜。第二,我們都知道為了健康要多多食用蔬菜,但是上面這則的另一個背後語意便是「多吃蔬菜是不健康的行為」,所以不該多吃蔬菜免得中毒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背後暗示,正確的標題語意應該是「婦女大量食用問題蔬菜導致中毒送醫」。這樣的語意就不會帶有對素食的偏見,以及讓不愛吃蔬菜的人找到好理由繼續不吃蔬菜。 新聞常常是有社會教育意義的,用語應該更加小心!好了,言歸正傳。上則新聞出現不久之後,昨日又出現一位教授公開把市售蔬菜打汁,現場實驗測試,這些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都破表,所以不該食用,政府應該趕快制定檢測標準,並且提供200份硝酸鹽測試試紙讓民眾索取,以保護家人健康。看到這新聞,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就惱火了!
前幾天翻出我的舊筆記本,看到十多年前的廚房筆記,還有唯一一張懷孕時拍的照片,照片已經泛黃(拍立得),趕快再用自己相機翻拍記錄起來,原來一種時代感,也就這樣創造出來了。
婆婆的冰箱裡有一打的雞蛋,她又去大姑家長住一段時間,於是我便要把不知到底買了多久的蛋拿回家來快快用完。檢查結果,蛋都還沒壞,但是變得比較水狀,沒那麼新鮮了,一打的蛋要一次用完,只好滷成茶葉蛋比較受歡迎啦~還真的好久沒買蛋了說!
天氣好熱沒胃口嗎?來個改良韓式石鍋拌飯吧!結果好好吃,吃得飽飽還意猶未盡,記得配上一杯冰麥茶是最好的,不過我只有蘋果汁,也一樣暢快消暑氣!
常做麵包啦,烤餅啦~當然會有失敗品!有的失敗品可以做成別的新食物,但我大部分烤壞的失敗品幾乎都難以入口。
例如1:配方亂搞。有一回做印度烤餅,心血來潮幾乎用了100%的黑麥粉來做,結果成品難以下嚥,味道不佳,口感超差,顏色又黑麻麻~~丟掉心疼(黑麥粉比麵粉貴咧),不丟掉眼疼~
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食物?是源自於上一次的法式田園鹹派還留有一份鹹派皮還沒用掉,因此還得再來一個鹹派。可是上一個已經膩了,這一個內餡想來個清爽口味的。。。番茄燉飯如何?這樣就不用蛋汁黏合啦!
這是奶蛋蔥素的主食,最近常常見到有店在賣法式鹹派,但大多都是什麼燻雞啦,培根啦,火腿啦之類的葷口味,其中可以吃的就只有名為田園蔬菜鹹派的選擇了。其實這不是少見的新菜色,但我還真沒吃過外面賣的是什麼滋味?買了一片回家嚐(70元),三人小心分吃一片,一入口,哇!大家眼睛一亮:好好吃喔! 本來甜的派一片3人分食都還慢慢吃,鹹派3人分食卻不夠,簡直是秒殺,意猶未盡就只剩削削了。 這時候我十分淡定的說:『這我會做。』『什麼?妳會?』『會啊,只是從沒吃過外面的,所以在調味上要猜測,現在就知道了。』
玩含蛋麵包越來越熟之後,就開始玩無蛋麵包。無蛋麵包也熟了之後,現在開始做無奶蛋的麵包了。
無奶,當然是沒有奶油和牛奶,真的是純植物麵包。和含奶麵包相比,各有不同風味。有奶(奶油)的麵包很香,奶油香很好吃,麵包組織也比較鬆軟,老化程度差一點點(與含蛋的相比),隔天就吃完其實也沒有老硬的太多。但是無奶油的麵包,很明顯,又更老化一點點,但如果你用吃歐式麵包的心理準備,其實也不難吃,會越嚼越香,吃得出麵粉本身的氣味,而且不受奶油(牛奶)香味的干擾。
又來介紹好書了!這本書也是意外的很好讀,而且好笑,本來在圖書館借的,看了幾頁就決定去買回了!本書原始版本為大樹文化所出,大樹文化是一家以出版台灣動植物生態的出版社,他所出的書品質和內容都非常讓人讚嘆!而且非常具有學術和通俗的保存價值,無奈在2005年那一波出版社倒閉風潮中,以出這種冷門書的好出版社依舊不敵大環境所逼,吹了熄燈號。不過,其他出版社接力承擔了此類書籍的出版,於是,天下文化就在2006年重新出版了此書,並且更換了封面。就如圖,正是新版天下文化所出的新書。
有機蔬菜吃了一陣子,(雖然還不是100%全有機),歸納出一個心得:有機菜吃起來都比普通菜還粗勇!幾乎很少有『鮮嫩』的口感,在老人家嘴裡,這菜就是『很老』,不好嚼不好吞,或是『菜怎麼種得這麼粗?』可是它們的外觀不見得很粗壯,但也絕對不是細弱的好像經不起風吹。
說穿了,健康的植物本來就應該這個樣子。我們以前為了追求嘴裡所謂的『嫩』的標準,開始把病態當應該,一株株外觀漂亮口感鮮嫩的病態蔬菜就成為市場主流。先不說農藥,化肥追加之下的植物快速的長大,根本還不到應該有的時間就長得夠大可以採收了。就像一隻本來該花3個月長大的雞,卻讓牠1個半月就可以長大好出售,大家吃在嘴裡也覺得肉質鮮嫩(廢話,還是小雞嘛),問題是那是病態的雞。
越是要減肥就越有這種東西出現!!好罪惡!還好烤模很小,吃的可以比較少。因為有半顆南瓜躺在冰箱裡好一陣子了,今天把它蒸熟做掉!(又加上吃早午餐肚子餓了)
上網找無蛋南瓜磅蛋糕配方,ㄟ,還沒有很多咧!雖然我有吃蛋,但是做有蛋的蛋糕太沒創意,當然要做無蛋的(其實這樣才有素食市場性),還有,一般南瓜磅蛋糕就只有南瓜,我覺得太單調一點(南瓜+肉桂是心目中的絕配,在一起,在一起!)所以一定要加香料的啦!
甜菜根雖然很甜,但也有一種特殊的土根味,習慣的人沒感覺,不習慣的人就是不喜歡,這個湯因為加了其他的蔬菜一起燉,土根味整個都被掩蓋了,成為好好喝紅湯!照片中有紅蘿蔔紅和甜菜根紅。
上星期日到住家公園旁一家新開的簡餐店用餐,店內裝潢比一般泡沫紅茶店清爽簡約,沒有吵死人的音樂,配上平價的飲料餐點,其實還滿深得我心,畢竟在外面有地方久坐又清爽不吵雜,也實屬不易。又加上簡餐裡有好幾道素食餐點,價格在百元出頭,也可以接受。 我為蛋蛋點了一份法式蛋捲套餐,菜單上說有包蔬菜的蛋捲,有薯條,有生菜沙拉和法式土司,還有一杯紅茶,看起來很適合蛋蛋獨自一人享用,結果餐點送上來,連蛋蛋都看傻了:『啊?就醬?』(跟這張照片無關)
『慢食』這本書是在2005年出版的,『慢食之後』則是2011年出版,這兩本都是書店中榜上有名的書,也許各位多多少少也聽聞過,而我也一連讀完了這兩本書,覺得還真適合拿來做介紹呢!對於『吃食物』有興趣的人,不妨閱讀一下,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思考,我覺得還滿有趣的。
好香又好吃的烤餅。簡易版。
其實印度烤餅的配方非常多種,作法有烙的,烤的,炸的,煎的,每一種配方也略有不同。我找到的這個配方是綜合了幾道食譜後,選出最簡單的一個,naan音念南,也是一種充氣狀的餅的稱呼。結果做起來也很有中國北方味呢!無油無蛋,卻好吃得一片接一片。而且中間是空心的,像個口袋,可以打開來包食物吃,也可以撥小塊沾食咖哩醬料吃,很有飽足感!比吃白飯還飽得久呢!
最近相機有點老舊,對焦不太準,顏色也老是怪怪的。。。拍食物真的有打折扣啊~ 照片中是鮮豔的甜菜根湯,搭配烤蔬菜和前面說過的蟲蟲麵疙瘩。第一口嚐起來有點怪,因為我們不太習慣甜菜根的氣味,但是從第二口以後,真是越吃越好吃,吃完之後還很回味!到底甜菜根湯要怎麼才好吃呢?以下是一個方法。
好好吃!而且是意外的好好吃!太意外了~怎麼這麼好吃啊!我只不過想說,把冰箱裡剩下一半的洋蔥和半盒的蘑菇,以及一個小小的牛番茄消耗掉,卻沒想到會這麼的好吃!
天氣冷真的不能在家裡閒著,竟然玩起中式點心來了!這可是我的大突破,這一向都不是我想涉獵的範圍,總覺得油皮油酥好麻煩,結果那天吃到知名店家的奶油酥餅,讓我升起一個念頭:為什麼自己不做做看?
拍的不大好,沒有現場非常花花綠綠又油油亮亮的驚喜啊!這是可愛蟲蟲麵疙瘩的吃法之一!酸酸甜甜非常開胃又有嚼勁感的一道主食。
話說,這本書意外的好看~最近看很多食品營養的書,還能讓我覺得好看,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。很多食品營養安全類的都是外文翻譯書,來自英語系或是日語,經過了翻譯,文字本身的語言樂趣自然就無法傳達,只能傳譯正確的語意。又或者只是一種工具書,文字就是工具書的敘述方式,自然也就沒什麼語言樂趣。但是這本書原文是大陸出版的,是由北京一位食品博士以中文撰寫的(於當地的出版物上連載),換句話說是一本中文寫作的食品安全書,因此就沒有翻譯上的問題,文字樂趣可以全數保留,因此讀起來饒富趣味。
這是啥?照片放大看發現很像
,完全是個意外
~這是蟲蟲狀麵疙瘩~(自己發明的叫法)。其實各家麵疙瘩都不同,我喜歡的麵疙瘩表面口感要微滑,而且Q彈有嚼勁,萬一做的太大,吃完一碗保證你嘴巴酸,這就是我喜歡的麵疙瘩啦~~所以喜歡吃軟麵的請不用進來了~
自從在台北京站地下美食街的印度皇宮吃到馬沙拉蔬菜咖哩之後,便迷上了印度咖哩。於是我迅速的拋棄(不是丟掉)家裡市售咖哩塊,想要從此擺脫咖哩永遠都是那一味的受限~
說到咖哩,你記憶中想必有個味道跑出來,但是吃到了印度咖哩,卻讓我大驚:這是咖哩沒錯,但卻完全不是腦海中熟悉的味道!為什麼可以差那麼多?為什麼和咖哩塊完全不一樣?而且還更好吃!彷彿做了一種味覺的突破,原來咖哩塊外面的世界是那麼廣大,而以前都只是知識上的理解,而非親自用味覺去理解,果然理解和親證的差距像海溝般呀(嗯)。。。。於是乎,我便瘋狂的搜尋調配咖哩的配方,因為市面上買不到呀!幾家印度咖哩粉已經常用了,味道還是差很大!我也要調馬沙拉咖哩!!(馬沙拉,masala,意指:綜合香料,所以每一家的馬沙拉都會不一樣)
我之前的做麵包文章提過,現在在學使用含蛋的麵包配方,因為無蛋麵包的組織非常容易老化,隨著時間越久就越難吃,而含蛋的麵包就算隔了兩日也一樣鬆軟好吃,老化速度變慢。 但是,一直含蛋總不是辦法,我希望飲食中盡量少蛋,雖然做麵包需要的蛋量很少,但也還不是目標。
有一次量配方時,意外失手多加了配方中一倍的奶油,結果烤出來的無蛋麵包不但香氣逼人,而且隔夜之後還是很好吃,組織雖有老化,但非常可以接受!於是乎,我便增多奶油份量來烤麵包了,雖然熱量也會提高,但吃起來還是比市售麵包不油膩得太多了!
冬天可以補充焗烤的食物,使用烤箱又讓房子內暖呼呼的,一舉雙得!而烤的剛好熟度的筆管麵實在很好吃,口感很有彈性,配上香香微酸的紅醬醬汁,食慾大開!而焗烤起司更不又說有開胃了.
這是好市多熱賣的松露巧克力。以我們這種小家庭來說,買一盒兩大包簡直就像陷入巧克力地獄裡,從此都沒辦法再買其他巧克力了。因為你總是會想起:『啊~冰箱裡那包還沒吃完~』然後放下新口味的小包裝巧克力。但其實家裡的這包就像是永遠也吃不完似的,或者它躺在冰箱理會偷偷增生,沒過多久,你還會從親朋好友那裏收到新的一包,於是這些巧克力永遠在冰箱裡過期,壞也壞不掉,吃也吃不完。。。。
吃義大利麵,老是紅醬,青醬或白醬,久了也會無趣。所以做一些不同的配料可以增加新鮮感。這次這道麵是經典的一種口味,一般使用貝殼麵來做,而且材料非常簡單,原本我還滿懷疑這樣會好吃到哪裡去咧?不過呢,我第一次做的有點失敗,因為蔬菜和馬鈴薯切的太大塊了,所以貝殼『盛』不起來,導致照片看起來確實沒有那麼標準好看。至於口味倒是清爽宜人,比我想像中的好吃呢!
這是一本告訴你為什麼做糕點時要這樣做的原因的書。例如,為什麼糖要分次加,不能一口氣?為什麼奶油要室溫軟化,而不快速融化?為什麼做蛋糕時的某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步驟,會干係著成品的口感好不好?
披薩吃那麼多次,老是做青醬和番茄口味,再好吃也會厭呀~於是乎,一定要來變變看的。這一次做兩個新口味,薄皮。分別是咖哩披薩和大蒜披薩。這張照片是大蒜披薩,超香的!
這是南瓜的季節,當季的南瓜實在好好吃,南瓜也是植物中少數性溫微熱的食物喔!所以體寒的素食女性可以常吃南瓜,但是我實在不是那麼愛南瓜,一定要變種了之後才比較愛!
佛卡夏是一種很簡單的麵包,不用揉得太久,而且因為是平鋪式的烤,所以可以加入蔬果做成鹹口味的主食麵包。而冬天了,節瓜的季節又來了,為了想呈現節瓜清淡的原味,因此用來做佛卡夏麵包是最恰當的了,又因為想要一點華麗感,因此這可是雙層的佛卡夏呀!
烘烤的時候芬芳的氣味就不緊讓人等不及了啊!
不知道吃素的各位會不會懷念葷食的肉鬆麵包?雖然葷食的我連肉鬆都不是很喜歡吃(討厭豬肉味),但是做成肉鬆麵包時就很愛。常常在麵包店看到肉鬆麵包,讓我有了做素肉鬆麵包的動力,結果真的好好吃啊~~怎麼感覺比以前吃葷肉鬆麵包還好吃啊?
葷肉鬆麵包的外觀不是這個樣子的。都是在麵包表面塗滿沙拉醬之後,再去沾黏滿滿的肉鬆。但我從以前就很討厭這樣的外觀,只為了賣相好看,一點也不考慮食用者的方便,所以不是手指搞得黏黏的,再不然就是肉鬆掉滿地。
我也是玫怡和妙的交換迷,已經好多年了,這套書真是看了之後就會一直追下去,每次閱讀新書時,老蛋就說我像瘋子,自己抱著書捲縮在沙發上微笑。。。。我平日的書單可沒有這種書啊~能從頭微笑到尾的書有多希罕啊! 話說這一次玫怡在書上分享了她從朋友那裡學來的杏仁餅乾配方,因為太簡單,所以也來試試。
天冷了想吃什麼?當然就是披薩~披薩~披薩啦~~一定要自己做的才對胃(我幾乎拒食外賣披薩)。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配方新菜色,只不過這一次要做薄皮的,為的就是不想像厚皮披薩那樣,每次都2~3片就被KO了!完全吃不過癮肚子卻已經塞不下了,結果哪~結果。。。
每次買回生臭豆腐,都很懷疑有沒有毒?每次在層層包裹之後才能進冰箱保存,而這一次的臭豆腐聞起來像臭水溝味,豆腐表面上還有一點一點像是臭水溝上,浮著的灰白色泡沫垢狀的軟物質,很懷疑這能吃嗎?
確實煮了之後很香,味道再也不是臭水溝,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氣味分子化學變化?
這家常菜不稀奇,但是還是要作記給以後的自己參考。所以這個部落格最大的獲益人是『我』,因為我做菜太喜歡變來變去,常常過一陣子就忘了上一次或上上次特好吃的那一次是怎麼調醬的?結果又重新調一次,又是不一樣的新口味的好吃。。。因此過去的精確配方就從此石沈大海。。。。
這一次的照片有點怪,因為它是晚餐第一道做好的菜,當我全部忙完,所有的菜都上桌之後赫然發現。。。被吃光一半了!呀呀~~還沒拍照就被吃掉了!所以大家只能看著剩菜照片想像它就是真的太好吃,所以只要是路過餐桌的人都忍不住要偷吃一口,一會兒又來偷吃第二口,一會兒又第三口。。。。。
什麼叫一鍋三湯?喔,這可是夏天,竹筍產季才會有的,冬天就一鍋二湯啦~其實這也是懶人湯,起源於自己又懶又愛喝湯,而且最好每天都不重複喝到同樣的湯。。。對了,老主顧知道我的飲食習慣很愛變化,同一種東西沒吃幾次就會膩的毛病吧?對啦,這個一鍋三湯的由來也是源自於此啦!
暑假都要過完了,廚房還沒有上新菜,算是前所未有的記錄~哈哈哈,最主要的原因便是,沒過幾天是感覺閒得要來想該吃什麼好,小孩在家,真是瞎忙啊!
這道菜我還在摸索,因為調醬的方式有很多種,也許每一次都玩玩不一樣的配方喔!這一次的配方也算用到了不一樣的醬料:市售烤肉醬。結果我們大家都要靠意志力和理智才能不要再添第三碗飯,因為實在太下飯,胃口大開~!真是嚇人啊!(刻意減食這麼久,一餐就破功)
針眼是俗稱,正確名稱為麥粒腫,是一種非常疼痛的眼皮毛病,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,沒長過的也看過別人長吧?據說發病原因沒有定論,不過都會發生在抵抗力下降期,太勞累,飲食不正常等等,都會增加得病機會。關於專業的說法請大家去孤狗,我這兒就不需要說了。
好了,這裡不是廚房嗎?怎麼說起這種醫療保健的話題?其實是因為我從小發現了一個可以預防長針眼的方法,所以我自己沒長過,報給別人知也使別人沒長過,因此應該要廣為宣傳一下,積點陰德~~
每次都在外面自助餐吃到這種餅,覺得好好吃喔!香香的好下飯,可以成為配飯的主菜,而且又是營養的豆皮。看來看去裡面都像是切碎的豆皮,並不是多奇怪的東西,所以自己買豆皮回家研究囉~其實也真的滿簡單的。
電視廣告常常沒什麼邏輯,我想大家都知道,有一些純粹博君一笑,既使很誇張也不會有人當真,就算天天看也不會被那誇張的方式洗腦信以為真,因為我們知道那不是真的。
可是有一些廣告就模糊不清,看久了,你就會以為那是真的,這比較可怕。
主要是天熱,想要吃一些味道重卻又不要濃膩的食物,可是又好懶好懶~好懶好懶~雖然不太餓也不能不吃飯吧?所以來一道超簡單,下廚時間又短暫的麵吧!
這原先純粹是個意外。原本計畫要用的是豆乾,卻發現豆乾用完了,馬鈴薯倒是一堆,於是便把馬鈴薯切成小丁來做醬爆,結果一上桌沒多久就被秒殺,其實連我自己都還記不清楚滋味到底是如何,就被友人們掃光了。老蛋在外吃飽回來,只看到這道菜生前的最後一小撮,一轉眼就沒了,還問:是有那麼好吃嗎?
這到底是友人太好養還是這菜太好吃呀?其實我想都有吧?
這個,該叫啥名字?我實在也不知道。這是屬於亂玩的結果,好不好吃呢?不差,但我個人喜歡有嚼勁的食物,這道不必費力的主餐對我略顯失了咀嚼的樂趣。我下回還要改良,假如你喜歡吃軟食,而且還是西餐,請進來就對啦!(有奶蛋喔)
Moussaka慕沙卡(請按這裡看正牌美照片)是一道希臘傳統菜,據說每家的香料配方都不太一樣,就像我們的滷味,每家配方和味道也不盡相似。但不變的是,其中以羊肉或牛肉做成,我當然沒吃過。不過我的英文食譜書中竟然有素食版的作法,端詳了半天,沒吃過沒看過的食物,真的很難只靠文字就能做出來,於是上網搜尋moussaka,竟然出現超多食譜照片,看照片就叫我流口水了,還有影片教你怎麼做。哈哈,網路真是厲害呀!於是我也依樣畫葫蘆,把這厚工菜又簡化了,而且也少了一些香料。做出來的成品應該叫四不像吧?反正也沒人吃過,我做啥就是啥啦!
外面蜜地瓜貴的要命秤重賣,在我心裡一直覺得是很不道德的事。你知道小地瓜多便宜嗎?平均一條大概才2~3塊錢,然後麥芽糖也不貴,可是你可知道麥芽糖有多重嗎?便宜的要命的地瓜+重的要命的便宜麥芽糖=貴的嚇人的蜜地瓜。
我每次付帳買蜜地瓜都很不爽。(不爽還是買,還敢說人家不道德)
冬天吃現烤的麵包當晚餐,實在很幸福。話說買了蛋茄之後,做成茄泥一直是我計畫中的菜。茄泥的香味滿不一樣的,用來做成沾醬在國外很常見,不過呢,一直在猶豫茄泥要怎麼呈現才好看?又該怎麼吃飽足感才夠呢?最後決定吃麵包吃到飽吧!考蔬菜和麵包都用來沾茄泥吃,可以吃的很過癮喔!
蛋茄又稱圓茄,顧名思義就是長的很像雞蛋形狀的茄子,一般傳統市場不常見,我是在costco買的。蛋茄的皮很厚,肉質很堅韌而有彈性,和常見的長茄子口感非常的不同喔!所以喜歡吃軟爛口感的人千萬別用蛋茄,買了蛋茄也最好不要用來做傳統的茄子料理,因為不容易爛,皮還嚼不爛呢!
那個,奇怪,煎餅很難拍耶!很抱歉拍起來很平凡,實際上也真的。。。很平凡。。。。
如果你要驚豔的美味,這裡沒有,但如果你愛節瓜,那。。。哈哈哈,你會愛死這個吃法了!而且我還做無蛋喔!
既然名為節瓜大餐,就表示節瓜是主角喔!這一份節瓜義大利麵好好吃!意猶未盡,下次還要再吃一次,先不想第3道大餐了。
節瓜?什麼是節瓜?節瓜又稱夏南瓜summer squash,又稱義大利瓜zucchini,是西方常用的料理蔬菜,有綠色和黃色兩種,外觀比較類似小黃瓜,但據說其品種既不像小黃瓜也不像南瓜,比較近親於冬瓜。嘿嘿,一頭霧水吧?吃吃看就知道了。 在永和頂溪捷運站1號出口正後方有一家賣菜的攤販,竟然賣兩種顏色的節瓜!我初經過時驚訝不已,沒想到我找節瓜找的好苦,遠在天邊近在眼前~好想親賣菜的老阿伯一下。。。
好久不見的真蛋糕。 婆婆出門一個月後回來,過年前買的蛋怕壞了,趕快拿回來烤個蛋糕,消耗的快一些。結果烤的時候老蛋一直問:『是不是蛋壞啦?』『不是,是你太久沒吃蛋了。』蛋本來就是腥的,常吃沒感覺。不過蛋糕本身還是很美味,只是不太習慣蛋味而已。
到底要怎麼把黑麻麻的東西拍的美味可口啊?這個布朗尼,剛出爐時細嫩到可以叫它無蛋巧克力蛋糕,當然它還是很布朗尼,雖然無蛋卻也不鬆散,口感很優,不是瑪芬蛋糕的鬆軟感,而是柔細帶一點點黏感的布朗尼,入口香濃卻不膩,巧克力用料好一點,本身就很美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