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有半根吃剩的牛蒡一直包在冰箱底下,幾乎要被遺忘了,但是它非常的堅毅不拔,既使被主人有意無意的冷落的好久,它的外觀看起來也沒有變化太大,頂多變得稍乾變軟,但是細看之下,仍是好漢一條,不吃可惜!可是。。。。還能怎麼吃牛蒡呢?我之前做過牛蒡油飯、牛蒡麵線羹、牛蒡紅燒麵、牛蒡照燒醬麵包。。。難道牛蒡的變化就此打住了嗎?
當然不了,這次挑戰牛蒡抓餅,上網一搜,竟然還沒人寫過(手插腰得意一下)。。。。還是因為不合適?到底牛蒡能不能成為好吃的抓餅呢?(再撥髮一下~花輪上身)
另一方面則是感嘆素食抓餅的口味好少!不是香椿、芝麻、海苔,頂多再一個五辛素的蔥,然後也就沒了。。。。(謎之音:葷食的也一樣吧?除了豬油蔥油餅之外還不是就沒了)
對!!這就是我的訝異,除了蔥油餅蔥抓餅之外,其實葷食也沒有開發其他種口味啊!所以這和葷素無關,而是什麼食材和氣味能夠和油餅相搭配有關。
過來過來,就這個:枸杞牛蒡抓餅!好好味啊!
枸杞和在麵糰裡其實已分不出來了,它支援了麵皮本身的氣味,讓牛蒡的香氣更加的突出,牛蒡用油煎起來的味道極好,只要切得很細碎,其實吃不出來它的纖維粗糙感,更何況抓餅本身也就是咀嚼系的食物,因此牛蒡的出現「並沒有」使它吃起來更費力。
做好之後一咬下去,味道很驚艷!連對麵食極為挑剔的老蛋也對它的香味讚不絕口,只不過我對於中式麵食較為生疏,麵皮還是沒有婆婆做得那樣好吃(人家幾十年麵食功力,怎比哩?)更何況我家的北方麵食都由婆婆包辦(各式餅餃包),有得吃就少了練習的動力了咩~(脫罪中)
換句話說,如果你已經是麵食高手,作法就別看我的,趕快自行換成牛蒡口味!好吃好吃啊!
材料:約3張餅
中筋麵粉300g
熱水180g
冷水少量備用
鹽少於1/4t
枸杞15g (隨意切碎)
牛蒡約1/5條,去皮切細末
作法:
1.切碎的枸杞+熱水180g浸泡1分鐘後(加鹽1/4t略少)),一口氣加入量好的麵粉中。圖下是枸杞泡熱水和切碎的牛蒡,用手切也是可以,比較累。機器切也要先切薄片後才放入,否則纖維太粗硬不好打。牛蒡顏色變黑不要緊。
2.一口氣加入熱水之後,一開始很燙,不要伸手下去攪拌啊!稍涼之後就要改用手揉,麵糰若還是略顯太乾就酌量加冷水進去,直到成柔軟而且不會再過份沾黏的麵糰狀。如果能成團,不必再加冷水也可以(注意,水分太少的麵糰雖然也可成型,但吃起來會太硬),酌量添加冷水的需要量會因為溫濕度和麵粉廠牌而有細微的不同。
燙麵的部分。
成團之後,可以看到紅色的枸杞分佈其中,枸杞碎碎的較好,會將甜味融入麵糰中。
3.以上麵糰,加蓋靜置約20~30分鐘(一定要靜置喔!)睡美容覺。之後分成3等分
靜置之後麵糰表面會變得更細緻。
4.一次做一個小麵糰,把它桿成很薄的皮,因為是燙麵,所以麵糰比較沒彈性可以壓很平。之後在麵皮上刷一層植物油,別客氣,就厚厚的刷上吧!
牛蒡碎約分成3等分,在麵皮上灑上牛蒡碎,以及均勻灑上鹽巴。
然後小心的開始捲麵皮,麵皮捲越多層越好喔,把牛蒡包進去。之後成為一條長長的捲麵,再捲起來成團。
5.做完其他的份量,成團後繼續靜置約20~30分鐘。
抱著牛蒡正在睡美容覺中~
6.時間到之後,把它壓、桿成一張餅皮(完成後還可以再靜置20分鐘更好),就可以下鍋油煎了。
7.剛煎好如下:
可以再用鏟子拍鬆,否則就是油餅囉!
香香酥酥,甜中有鹹,牛蒡的氣味不溫不蘊,恰到好處,不自己吃一下,你說我該要怎麼形容才生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