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0106.JPG有一個現象在台灣很嚴重,雖說大部分人有崇日情結,覺得日本製的東西就比較好,但現在也太嚴重了,我開始懷疑得崇日情結比較嚴重的應該是製造商而不是消費者!

各位去超市看看,不論食品區還是日常生活用品區,明明產品是台灣製的,包裝上的文字就是要寫上日文,而且重點文字還要非得剛好是漢字,免得讓台灣人看不懂。

IMG_0105.JPG這是台灣製的米果,使用的還是台灣米,整個包裝卻都寫上日文廣告詞,只有產品原料區塊的文字才恢復中文……明明是台灣人用台灣原料做台灣貨賣給台灣人,壓根兒也沒出過國,幹嘛要寫日文?

  IMG_0107.JPG  這是進口自法國的可可粉,也是忍不住要秀一句日文,外加一句英文,怕你把他的語言程度看扁了似的。

其實類似包裝超多,相信大家隨便去賣場都能發現。就算產品來自日本技術或進口,換成中文又有何不好?法國進口的分裝品,包裝上也不見得寫法文(因為沒人看懂),既然在台灣賣,用中文就是中文,幹嘛要靠大國文字加持?難道對自己產品品質沒信心嗎?

不知道這種奇怪心態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啊?

 

2013年10月補充:

看到一則新聞轉貼來此,呼應我的前文

 

漲價新招? 洋芋片封面全日文 價貴兩倍

 

很多人都喜歡吃洋芋片,卻有民眾在逛賣場,發現一款知名洋芋片,封面全部印著日文和英文,價格卻比同牌子普通版本的洋芋片貴了將近一倍,質疑是廠商利用這種方法變相漲價,不過廠商澄清,這款洋芋片原本是專門外銷,應消費者要求,在國內上架,雖然也是台灣生產,但因為用料比較好,所以價格訂比較高。

賣場裡,同廠牌同樣包裝的洋芋片通通都是25塊錢,但這款口味的封面印上英文日文,硬生生就是賣49塊錢,也難怪民眾大叫好貴。民眾:「這應該是國外來的吧,這一包要賣49。」實際買來這包哈日風的洋芋片,正面打著外銷字樣,背面用日文寫著原產國台灣,原來這並不是進口貨,難道修改封面是廠商漲價的最新撇步。聲源:「洋芋片客服它主要是外銷日本,那是因為有其他消費者知道說有這一款,希望我們一樣在國內做上架。」

這外銷版本的洋芋片特別在哪裡?把它和國內正常版本比一比,外包裝大小差不多,但一包25塊錢,日文包裝要價49塊錢,硬是貴了將近兩倍。分別打開包裝倒出來仔細看,裡頭的份量也差不多,厚度也沒甚麼差別,咬一口一樣清脆。拿日文版和中文版大包裝比更誇張,分量明顯少很多,價格還是比較貴,到底是貴在哪裡?

洋芋片客服:「它這一款的原料、調味料使用的等級是比較高的,所以在它的標價上面就會比較高一些。」強調這是原本的拿來外銷的商品,直接供貨內銷,因為用料比較好所以價格比較高。就看這樣的說法和品質能不能被消費者接受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