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  又來介紹好書了!這本書也是意外的很好讀,而且好笑,本來在圖書館借的,看了幾頁就決定去買回了!本書原始版本為大樹文化所出,大樹文化是一家以出版台灣動植物生態的出版社,他所出的書品質和內容都非常讓人讚嘆!而且非常具有學術和通俗的保存價值,無奈在2005年那一波出版社倒閉風潮中,以出這種冷門書的好出版社依舊不敵大環境所逼,吹了熄燈號。不過,其他出版社接力承擔了此類書籍的出版,於是,天下文化就在2006年重新出版了此書,並且更換了封面。就如圖,正是新版天下文化所出的新書。

至於新書和舊書有何差別?舊的大樹文化的是平裝本,新的天下文化是軟精裝本,價格一樣,定價600,但是內容頁數編排『完全沒變』,我仔細比較了兩種版本,真的除了封面換掉之外,連內頁蝴蝶頁所用的紙質和圖片都一模一樣,一點更改都沒有!所以買哪一種版本都沒差!印刷顏色也都一樣!

這本書介紹了蔬果的種植方法,下的肥料和農藥重不重?要怎麼挑選?坊間也有一些類似的書,但是本書作者寫的平易近人,文字鄉土而且富有幽默,好似重現了早期農家時代的居家生活,以及古時候的生活智慧。如果你聽得懂台語,或是了解許多台語哩語,更能讀出箇中趣味。

還有,要認識當季蔬菜,對我是很難的學習(常常看過就忘了),不當季的蔬果,肥料和農藥都下得特別重才長得好看,當季盛產的蔬果,不但相對的肥藥都比較輕微,而且還更加營養鮮美!

作者更教你挑選蔬果的方法!而我也有生以來第一次,在傳統市場賣竹筍的攤販堆中,有意識的在挑選想要的竹筍!這個『有意識』多困難啊!

我常常挑蔬果只是挑外觀好不好看,表皮有沒有受損,顏色鮮不鮮豔,天知道這種挑法最容易被騙!所以買到漂白過的蘑菇,或是泡藥的綠豆芽都是常事。現在我知道要怎麼看西瓜皮來挑西瓜(沒經驗者敲彈西瓜還是碰運氣而已),怎麼看竹筍外殼來挑甜筍,什麼時候的蘿蔔不能買,玉米筍真的最好不要吃~

一本600元的書真有點小貴,老蛋說:人家書裡的知識值不值得600元?  嗯,確實值~

不過我還是上網找到了半價的舊版二手書,實在開心極啦~~啦啦啦~

這本是居家必備的工具書,因為這麼多的蔬果,我看過就忘記了,最好是要買菜之前拿來翻一翻,印象最深馬上就能實戰應用~不過呢也會有其他問題,便是很想吃不當令的蔬果怎麼辦?例如正夏天就是想吃高麗菜白蘿蔔?這時候就乖乖去買有機菜吧!(有機菜也是跟著時令跑,夏天基本上也很難買到吧)不然自己心裡也要知道,洗菜要洗乾淨點,又或者不當季就不要常常吃~

   IMG_0426   看他仔細所寫的選購要領,讀完之後想不想馬上衝去市場實地做實驗?

 

  

以下是網路上的本書介紹:

當令蔬果季節登場:內容依春夏秋冬不同節令,介紹台灣獨特、常見的81種蔬菜水果。開春之際,短期作物剛要播種,多年生的植物也才復甦,就食用果菜而言,春天是個青黃不接的時期。早春時節,就數農曆的正月蔥和二月韭,以及新收的蒜頭好吃;入夏之後,是各種瓜果和豆筴的成熟期。夏天缺葉菜,即使是全年可收的蕃薯葉、龍鬚菜、川七、空心菜、莧菜,A菜等等,都因為暑氣太重而略帶苦味;金色的秋天裡,有麻竹筍和二次收成的箭竹筍可吃,南部的菱角、皇帝豆、蓮藕,和中部坡地的山藥、芋頭,拿來燉排骨,各有細緻的清香,吃起來餘韻悠長,那是秋的氣息。入冬之後,是愛吃青菜者的黃金時段,冬天吃各色蔬菜,特別感到身在寶島的幸福……。透過一年中輪番上陣的蔬果,味覺似乎回復到古早時候,對季節性作物引頸期待、全心品嚐。

 實用的果菜市場教戰手冊:走進琳瑯滿目的菜市場,如何揀選才能好吃、健康又不傷荷包?
關於洋蔥的選購,喜愛甜味,選淺色圓尖者;若愛那股辛味,挑古銅色扁平型,生吃的話一定讓你樂到流淚……分辨龍鬚菜的老嫩也很簡單,鬍鬚直的嫩,卷曲的老,葉芽肥胖者更佳……土芒果最講究「在欉黃」,那種絕妙的香氣,絕非摘下來催熟者能比得上;購買檨仔,應看到果肩渾圓,果肉至少一半黃熟才下手,買回家不要放冰箱,以免因為寒害而啞掉……鮮食的葡萄,在選購時有些「楣角」,而果粉分佈的狀況是很重要的指標。很多水果的表皮有果粉,那是成熟度足夠且新鮮摘下的,此時果粉會均勻散佈,用手指一摸就擦得掉;但粉藥劑的使用,很容易殘留,留在果實上面,像小水滴落地後噴起的小圈,還看得出黃藍兩色……

 料理的絕招、奇巧的吃法:蕹菜富鐵質,容易氧化,如果剎菁不足,很快就黑。一般家裡炒菜,油不會下得太多,如果太早起鍋蕹菜未熟,當然剎菁不足而變黑。下次炒蕹菜,改用中火,多炒幾下,不要急著起鍋;等菜熟了,淋一匙油保溫才有效。餐廳裡的大師傅,大量投油,高溫時下鍋,鍋溫不會驟降,一下子就把蕹菜燙熟,起鍋後當然常保翠綠。我們或捨不得,或不敢吃那麼多油,還是不要「耍帥」的好……吃甜椒,不妨試一次將它對剖,抹一層薄薄的鯷魚醬,進烤箱烤得甜椒軟嫩,魚醬脆薄。兩種對比分明的口感同時呈現,十分討喜,像嫩煎鮮鵝肝,又恍如焦糖布丁的甜美……,想念家鄉的口味,經常得去館子找,但本書作者,既好美食又擅庖廚,全書縱橫的好滋味,猶如上七星級餐館。

 有趣的農作知識:為了加長蔥白,農家會勤於培土,或著覆蓋稻草。我們食用的菜蔬,凡白色的部位,都可以遮斷光線的方式增長,像蔥的培土,韭菜套塑膠管的方法都是……西瓜蔓生,果體巨大,都垂放在沙地上,果農為了避免腐爛,會舖一層稻草。下垂的西瓜,使得密度較高的甜汁往下沈落,所以「西瓜尾」較甜;接觸地面的部位,晒不到陽光,顏色白或淡黃,那個位置相對較低,所以也甜……瞭解農人的耕作方式、蔬果的生長特性,不僅有趣,還能當個專業的消費者,進出市場,無往不利。

  食用蔬果的土地倫理觀:二十年來,我們早已愛上了梨山的高麗菜、白菜和波菜。這些原產於北溫帶的蔬菜,種在亞熱帶的台灣,要等到冬天才能收成;農家以高度換取緯度,反季節而為之,於是夏天裡的菜市場,就能看到許多價錢高貴的冬季葉菜。這些高冷蔬菜不但貴,而且「外部成本」奇高,經常是以山崩地裂、毀家喪命的土石流來向我們索價,吃起來實在有傷天和……現代人,很少從蔬菜水果想到土地,不知這種稀鬆平常的消費方式也能動搖國本,但事實上,錯誤的飲食觀,不僅有害健康,也蠶食鯨吞我們生長的土地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藍山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